访繁华都市,谈孤独一隅——上海财经大学“老有所依,漂有所乐”社会实践

2021-03-02 21:16 来源: 网络

2020,疫情来势汹汹,在严格执行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广大青年积极响应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的要求,扎根中国、了解中国,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悟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

2020,疫情来势汹汹,在严格执行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广大青年积极响应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的要求,扎根中国、了解中国,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悟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上海财经大学门嘉齐同学带领团队结合线上调研和线下实践,在上海市范围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老漂族”为调研对象,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打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图 1 上海财经大学暑期实践旗帜和队服

  前期:确定选题,制定方案

  2020年7月4日至10日,为了团队成员多次进行线上会议,确定选题范围,并不断精准调研目的与意义,直到选定最终项目选题。此后,团队各成员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初步了解“老漂族”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本的研究思路。


图 2 门嘉齐同学组织召开线上讨论会议

  接着,为了探究“老漂族”这一现象的受关注程度,团队以线上问卷的方式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度进行了预调查,得到“老漂”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认知度不高的结论。与指导老师李涛老师进行多次的交流沟通,团队构建了适用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想了具有可行性的抽样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模型,制定了完善的调查研究方案。

  中期:问卷设计,调研实施

  7月27日至8月7日,团队对正式调查的具体问卷进行了设计。首先,基于现有文献及研究,团队将问卷分为经济情况调查和生活情况调查两大方面。随后,团队对初问卷进行问题的细化,以及表达语言的修改,以便于受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保证数据获取的有效性。

  线上:

  8月7日至12日,基于调研前的预调查信息,团队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了线上发放,并在得到了部分受访者填写问卷过后的反馈后,及时修改问卷细节,使问卷的呈现更加完整与科学。

  同时,在获知上海松江方松街道已建有“老漂驿站”的信息后,于8月15日,团队通过电话联系该街道。由于疫情的原因,过年后的“老漂驿站”至今未能开放,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实地采访,但仍然愿意向团队提供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团队选择以电话采访的形式进行调研。在该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第三方视角还原真实而又客观的老漂生活。我们了解到,松江方松街道由于周围“老漂族”聚集而建立了“老漂驿站”,并围绕“老漂族”的外来性和老年性选择举办活动,传达了社区对于“老漂族”的关爱,营造了友好的社区氛围。

  线下:

  同期于线上问卷的发放,8月8日及16日,基于浦东新区外来人口的聚集性特点,团队两次前往世纪公园及周边居民区,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老人,围绕“老漂族”生活质量现状开展深度访谈活动。在采访“老漂族”的过程中,为了降低“老漂族”的心理防线,团队采访记者以更贴近聊天的形式与受访者进行交谈,双方互相交流了“老漂族”信息,团队提供了他们未获取到的政策信息,同时他们也纠正了团队的一些信息偏差。


图 3 屈蔡悦同学在世纪公园采访“老漂族”

  最终,团队回收了50份“‘老漂族’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走访了2个小区和1个公园,对4位“老漂族”进行了面对面深度访谈,并对1个典型居委会进行了电话采访。

  图 4 团队成员在世纪公园内调研

  图 5 团队成员在世纪公园地铁站调研

  后期:模型构建,报告撰写

  调研结束后,团队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分析现有数据,以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团队以所学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在线上讨论结果与指导老师李涛老师的意见结合之后,构建了合适的模型来分析调研数据。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了缓解“老漂族”的困境,解决“老漂族”的困难,帮助“老漂族”提高生活质量,团队再次开展了积极的讨论,从宏观政策、社区服务、社会大众三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团队成员根据报告内容,合理分工,一起完成报告的撰写,从而逐步形成调研报告。

  总结:实践反思,活动收获

  本次“老有所依,漂有所乐”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接触到了平时鲜少得到关注的“老漂族”人群,了解到了该人群的特殊生活现象。在调研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不断反思,生活上的帮助是“老漂族”融入新地区的基础,精神上的关怀是“老漂族”的迫切需要。要知道,在探访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时,即便是孤独一隅也值得被谈及。

  此次活动还给予了团队深入社会大众、了解社会现象的机会,接受到了与学校不同的教育,也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为建设美好社会添砖加瓦。

编辑: 2ad3min11